ArchLinux安装小结
1. 说在前面
本文主要参考ArchWiki的Installation guide,并标注出重点部分和记录一些个人笔记。因此,如果你阅读本文仍需要阅读ArchWiki的Installation guide。
OS就是一组软件,安装OS就是把文件(e.g. 可执行文件,配置文件)存到外部存储设备(e.g. 硬盘),并配置引导方式,使得固件可以正确地调用引导程序启动OS。
因此,OS能否正常运行的核心就两点:
- 是否把文件正确的放到硬盘上
- 是否正确的引导
2. 准备阶段
对应Installation guide的Pre-installation部分,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有:
名称 | 目的 |
---|---|
Verify the boot mode | 确认固件类型(UEFI or BIOS) |
Connect to the internet | 检查是否连接到网络 |
Update the system clock | 同步系统时间 |
注:本文固件类型为UEFI,后续操作可能不适用于传统BIOS。
3. 把OS存到外部存储设备
为了OS的顺利安装需先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。
3.1. 分区
本文使用的分区工具是fdisk,分区表选取的是GPT,分区方案选取的是最基础的EFI分区(512M)+root分区(剩余所有)。
1 |
|
对块设备sda进行分区。
g
新建GPT分区表n
新建分区:一定要先新建EFI分区再新建root分区。
t
设置分区类型:EFI System
分区类型的编号为1
,Linux root (x86-64)
分区类型编号为23
。w
写入硬盘,分区生效。
3.2. 格式化
1 |
|
3.3. 安装软件并配置
安装软件前需先将刚刚新建的2个分区挂载
1 |
|
经过前面的铺垫,接下来给新系统安装需要的包,其中networkmanager
和vim
是根据我个人的需要自行添加的:
1 |
|
安装完毕后根据Installation guide的Configure the system部分对系统进行简单的配置。
4. 设置引导
根据前面查看到的固件类型,在wiki中的中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安装GRUB。
以下只是代码的罗列,具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可查看wiki了解,下面以wiki中的UEFI_systems部分为例:
4.1. 安装grub和efibootmgr
1 |
|
4.2. 部署grub
1 |
|
4.3. 生成grub的配置文件
1 |
|
5. 重启
到这里便完成了系统的安装,重启便可体验新系统了!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